支蔓
詞語 | 支蔓 |
---|---|
拼音 | zhī mà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枝蔓解釋:
(一)、枝條和藤蔓。引申指末節及派生出的東西。
《朱子語類》卷六七:“ 王輔嗣 又言納甲飛伏,尤更難理會。納甲是震納庚、巽納辛之類,飛伏是坎伏離,離伏坎、艮伏兌、兌伏艮之類。此等皆支蔓,不必深泥。”
(二)、指蕪蔓啰唆,不得要領。
清 陳鳣 《對策》卷四:“ 劉昫 等譔《唐書》, 長慶 以前,本紀簡而有體,列傳敘述詳明。以后紀多支蔓,傳失空疏,所謂緐略不均也。”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八篇:“所述戰事,雜竊《西游記》、《封神傳》,而文詞不工,更增支蔓。”
釋義:
1.枝條和藤蔓。引申指末節及派生出的東西。 2.指蕪蔓啰唆,不得要領。
造句:
1、或有訓解未瑩者,增收數語,支蔓不切者,即行刪除。
2、從八十一回開始鮮明、集中、大氣而獨具匠心的情節,開始變得散亂、支蔓、戲劇化,全書不再如行云流水,變得拖拖沓沓,拼湊的痕跡嚴重。
相關詞語:
抱蔓摘瓜病骨支離不蔓不枝八方支持八方支援本支百世不蔓不支獨木難支東支西吾膚末支離龜冷支床瓜連蔓引胡支扯葉雞骨支床空頭支票樂不可支力不能支蔓草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