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
詞語 | 檳榔 |
---|---|
拼音 | bīng lá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常綠喬木,樹干很高,羽狀復葉。果實可以吃,也供藥用。生長在熱帶地方。(二)、這種植物的果實。
解釋:
(一)、木名。棕櫚科常綠喬木,產于熱帶。羽狀復葉。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檳榔》:“檳榔樹,高十餘丈,皮似青桐,節如桂竹……實大如桃李。” 清 吳偉業 《滇池饒吹》詩之一:“誰唱太平 滇海 曲,檳榔花發去年紅。”
(二)、指檳榔樹的果實。可供藥用,有消食、驅蟲等功效。
《南史·劉穆之傳》:“﹝ 穆之 ﹞食畢求檳榔。 江 氏兄弟戲之曰:‘檳榔消食,君乃常飢,何忽須此?’”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覺胸間嘈雜不可耐,乃以檳榔末取石榴根東引者,煎湯調服之。暴下如傾,得蟲數斗。”《紅樓夢》第六四回:“妹妹有檳榔賞我一口吃。”
釋義:
單子葉植物,棕櫚科。常綠喬木。樹干不分枝,基部略膨大。葉羽狀。花和果實都有香氣。中國廣東、云南、臺灣等地有栽培。是熱帶藥用植物。果皮俗稱“大腹皮”,種子叫“檳榔子”,能殺蟲、助消化。
造句:
1、檳榔既是民間禮尚往來之信物,也是解決糾紛的中介物,成為*彎鄉村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高高的樹上結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嘗。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重陽登高,祝愿你們飛得更高,飛得更穩,飛得更給力,成為天空的一道亮點。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