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兄
詞語 | 父兄 |
---|---|
拼音 | fù xiō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父親與兄長。兼仗父兄之烈。——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泛指家中長輩,或用作偏義復詞,指兄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解釋:
(一)、父親與兄長。
《論語·子罕》:“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 晉 葛洪 《抱樸子·酒戒》:“辱人父兄,則子弟將推刃矣。” 宋 司馬光 《<迂書>序》:“余生六齡而父兄教之書,雖誦之不能知其義。”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劉忠宣》:“士大夫家,子弟愛其父兄者,俟其身后,必求名儒大筆,鋪張其行業,以誌於其墓。”
(二)、指伯父、叔父和堂兄弟。
《禮記·喪大記》:“父兄堂下北面。” 孔穎達 疏:“謂諸父諸兄不仕者,以其賤,故在堂下而向北,以東為上也。”《韓非子·八奸》:“何謂父兄?曰:側室公子,人主之所親愛也。” 陳奇猷 集釋:“側室公子乃指君之伯叔及兄弟。”
(三)、古代國君對同姓臣屬的稱呼。
《左傳·隱公十一年》:“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億,其敢以 許 自為功乎?” 杜預 注:“父兄,同姓羣臣。”《史記·樂毅列傳》:“不謀父兄,以為亞卿。”
(四)、猶父老。
《國語·晉語五》:“大夫非不能也,讓父兄也。” 韋昭 注:“父兄,長老也。”《史記·項羽本紀》:“縱 江 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五)、指兄長。
《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
釋義:
父兄,即父親和兄長。“父兄”理念在宗法制社會里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父”的核心作用勿復贅言,而“兄”的地位也是非同一般。古語有云:長兄為父。著名的民間故事“包青天”里包拯就是早年喪父,由長嫂撫養長大(與歷史記載不符),堪稱“嫂娘”。上面所舉例子中,焦仲卿之妻劉蘭芝也是面對著“長兄如父”的情況。
造句:
1、 父兄之教不先,則子弟之率不謹。
2、 人有三不幸:少年登高科,一不幸;席父兄之勢為美官,二不幸;有高才,能文章,三不幸也。
相關詞語:
哀哀父母稱兄道弟重生父母道弟稱兄恩同父母父慈子孝父母恩勤父母之邦父為子隱父嚴子孝父析子荷父債子還干父之蠱谷父蠶母季友伯兄江東父老酒肉兄弟夸父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