鰾膠
詞語 | 鰾膠 |
---|---|
拼音 | biào jiā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用魚鰾或豬皮等熬制的膠,黏性大,多用來粘木器。解釋:
(一)、用魚鰾或豬皮等熬制的膠。黏性大,多用來粘木器。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拓寫》:“ 云中 之鹿膠, 吳中 之鰾膠, 東阿 之牛膠,漆始汁,鍊煎并為重采,鬱而用之。”《水滸傳》第二回:“那身分模樣,這氣毬一似鰾膠粘在身上的。” 老舍 《二馬》第一段一:“他想著的那點事,像塊化透了的鰾膠,把他的心整個兒糊滿了。”
釋義:
1.用魚鰾或豬皮等熬制的膠。黏性大,多用來粘木器。
造句:
1、那海棠是此中老手,自然知道該從何處下手,便如鰾膠般粘在蘇年斗身上,蘇年斗此時已手足無措,忽摸到扶手椅下一物,一使勁,竟拉了出來。
2、一時間,那球便似鰾膠般黏在身上,只是滴溜溜的在身上四周轉動著,卻是不曾有落到地上去的跡象。
相關詞語:
膠柱調瑟膠柱鼓瑟煎膠續弦膠鬲之困鸞膠鳳絲如膠如漆如膠似漆如膠投漆歙漆阿膠似漆如膠以膠投漆折膠墮指鼓瑟膠柱鸞膠再續膠漆之交陳雷膠漆如漆如膠膠漆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