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醮
詞語 | 再醮 |
---|---|
拼音 | zài jià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舊指婦女再嫁。醮(jiào)。解釋:
(一)、再次斟酒。古代行冠禮時的一種儀式。
《儀禮·士冠禮》:“加皮弁如初儀,再醮攝酒,其他皆如初。”
(二)、古代行婚禮時,父母給子女酌酒的儀式稱“醮”。因稱男子再娶或女子再嫁為“再醮”。
元 、 明 以后專指婦女再嫁。《孔子家語·本命》:“﹝女子﹞夫死從子,言無再醮之端。” 王肅 注:“始嫁言醮禮,無再醮之端,言不改事人也。”《北齊書·羊烈傳》:“一門女不再醮。” 宋 樓鑰 《駱觀國墓志銘》:“鰥居二十餘年,不復再醮。”《明史·徐文華傳》:“中人之家不取再醮之婦。”
釋義:
舊時漢族婚俗之一。醮,古代原系酌酒之意,指單方面的敬酒,再醮即第二次敬酒。周代作為禮俗除行于加冠禮和及笄禮外,亦為婚禮儀式之一。封建社會視寡婦再嫁為奇恥大辱,所謂“從一而終”是舊時婦女必須遵循的節操。寡婦改嫁稱再醮,必經族長同意,否則不允。"似乎昆蟲也要貞節,續弦或再醮,連做藥資格也喪失了。"——魯迅《父親的病》
造句:
1、蒙俗本沒甚名節,況是一個冷落的故后,管她甚么再醮不再醮。
2、此非小人所有,乃是親眷人家寡婦房氏之物,他起身再醮,權寄在此,豈是盜贓?
相關詞語:
白骨再肉東山再起頓首再拜恩若再生恩同再造華不再揚枯木再生枯枝再春讓三讓再讓再讓三盛宴難再時不再來盛筵難再時無再來停妻再娶文君新醮一誤再誤一呼再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