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拏
詞語(yǔ) | 蟠拏 |
---|---|
拼音 | pán ná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一)、亦作“ 蟠挐 ”。(二)、屈曲作攫拿狀。亦比喻曲附牽連。 唐 陳子昂 《諫用刑書》:“莫不窮捕考訊,枝葉蟠拏,大或流血,小御魑魅。” 宋 文同 《秦王卷衣》詩(shī):“銅螭逐銀猊,壓屋矜蟠拏。” 明 高啟 《游天平山記》:“山多怪石,若臥若立,若搏若噬,蟠拏撐拄,不可名狀。”
解釋:
1.亦作"蟠挐"。 2.屈曲作攫拿狀。亦比喻曲附牽連。
相關(guān)詞語(yǔ):
兵拏禍結(jié)鳳舞龍?bào)?/a>鳳翥龍?bào)?/a>根蟠節(jié)錯(cuò)虎據(jù)龍?bào)?/a>虎踞龍?bào)?/a>際地蟠天極天蟠地龍?bào)带P逸龍?bào)椿⒕?/a>龍拏虎攫龍拏虎跳龍拏虎擲龍盤虎拏龍?bào)带P翥龍?bào)椿⒎?/a>龍?bào)椿⒗@龍?bào)打敖Y(jié)
詞語(y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