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良
詞語 | 賢良 |
---|---|
拼音 | xián liáng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有德行,有才能:賢良之士。(二)、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任用賢良。
解釋:
(一)、有德行才能。
《漢書·孔光傳》:“退去貪殘之徒,進用賢良之吏。”《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再説咧,你姐兒倆還這么賢良呢!” 草明 《乘風破浪》二十:“只因這位雍容大度的賢良的妻子的一句話,使 宋紫峰 進退兩難。”
(二)、有德行才能的人。
《周禮·地官·師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親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以事師長。” 賈公彥 疏:“二曰友行以尊賢良者,此行施於外人,故尊事賢人良人,有德之士也。”《后漢書·伏隆傳》:“任用賊臣,殺戮賢良。”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黃金臺》:“百里賢良聚,千秋霸業(yè)開。”
(三)、古代選拔統(tǒng)治人才的科目之一。由郡國推舉文學之士充選。亦為“賢良文學”、“賢良方正”的簡稱。
漢武帝 《賢良詔》:“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著之于篇,朕親覽焉。”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學校貢舉·賢良》:“ 漢 唐 逮 宋 ,取士之制,有賢良方正、茂才異等六科,謂之制舉,亦曰大科,通謂之賢良。其制蓋自 漢文帝 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祖宗非佌佌,也非是庶民白屋,不襲門蔭,應中賢良科舉。”
釋義:
賢良,漢語詞匯。拼音:xián liáng釋義:1、有德行才能。2、是指有德行或才能的人。3、在古代,賢良乃古代選拔統(tǒng)治人才的科目之一,以至于人們習慣于把賢良一詞比作最忠誠、聰慧的大臣。此外,還有同名專輯和地名等。
造句:
1、人若近賢良,比如紙一張。以紙包蘭麝,因香而得香。人若近邪友,比如一枝柳。以柳貫魚鰲,因臭而得臭。金纓
2、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將在于眾賢而已。
相關詞語:
安良除暴傲賢慢士避讓賢路逼良為娼別作良圖博弈猶賢稱賢薦能乘堅驅良除暴安良存心不良大賢虎變妒能害賢妒賢嫉能妒賢疾能負恩昧良廣結良緣古圣先賢規(guī)賢矩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