瀠洄
詞語 | 瀠洄 |
---|---|
拼音 | yíng hu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水流回旋的樣子。解釋:
(一)、亦作“ 瀠迴 ”。水流回旋貌。
宋 朱熹 《精舍閑居戲作武夷棹歌》之九:“八曲風煙勢欲開,鼓樓巖下水瀠洄。”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七》:“然其境水石瀠迴,峯崖倒突。” 趙樸初 《訪廣島》詩之一:“向來七水瀠洄處, 廣島 風姿綽約稱。”
(二)、引申為回旋貌。
清 黃景仁 《游四明山放歌》:“望洋忽勒千里足,怒氣倒激成瀠洄。”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一:“露消露凝,人生奇秘。卻不見溪流無盡藏意;卻不見大氣瀠洄有無微。”
釋義:
瀠洄,亦作"瀠回",讀音yíng huí,漢語詞語,指水流回旋的樣子。
造句:
1、芳塘長遍相思草。水亦瀠洄抱。花花葉葉總相依。護住文禽一對,不分飛。剖開蓮子拗殘藕。離別從來有。人天歡喜此圖中。那識江湖蕭瑟,有秋風。席佩蘭
2、她把自己融入畫面,任由意念在流逝的時光中瀠洄,沉積為肌理與色彩的微妙變化,這變化最終蘊集為一個意象的時空。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