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庠
詞語 | 虞庠 |
---|---|
拼音 | yú xiá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周 代學校名。解釋:
(一)、周 代學校名。
《禮記·王制》:“ 周 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國之西郊。” 鄭玄 注:“虞庠亦小學也。西序在西郊, 周 立小學於西郊…… 周 之小學為 有虞氏 之庠制,是以名庠云。其立鄉學亦如之。”或曰,虞庠有二義。《周禮·春官·大司樂》“掌成均之灋” 清 孫詒讓 正義:“案虞庠有二:一為大學之北學,亦曰上庠;一為四郊之小學,曰虞庠。《明堂位》云:‘米廩, 有虞氏 之庠也。’《文王世子》云:‘書在上庠。’此大學之虞庠也。《王制》云:‘虞庠在國之西郊。’《北史·劉芳傳》引《王制》西郊作四郊,與《祭義》注合,是也。此小學之虞庠也。” 南朝 宋 顏延之 《皇太子釋奠會作》詩:“虞庠飾館,睿圖炳睟。” 唐 柳宗元 《四門助教廳壁記》:“ 周 人置虞庠於四郊,以養國老、教胄子。”
釋義:
虞庠,有虞氏養國老于上庠,養庶老于下庠。夏后氏養國老于東序,養庶老于西序。殷人養國老于右學,養庶老于左學。周人養國老于東膠,養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國之西郊。東漢·鄭玄注:「皆學名也,異者四代相變耳。西序、虞庠亦小學也庠之言養也,周之小學,為有虞氏之庠制,是以名庠云。
相關詞語:
不虞之譽出其不虞爾虞我詐爾詐我虞即鹿無虞滅虢取虞暮虢朝虞日薄虞淵參商之虞唐虞之治銜橛之虞不虞之隙后顧之虞以備不虞乘敵不虞備預不虞不虞之事虞褚歐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