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
詞語 | 百丈 |
---|---|
拼音 | bǎi zhà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極言高、深或遠。(二)、牽船的篾纜。
(三)、借指井繩。
(四)、唐代名僧懷海,住洪州百丈山,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解釋:
(一)、極言高、深或遠。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游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
(二)、牽船的篾纜。
《宋書·朱超石傳》:“時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 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
(三)、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四)、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釋義:
1.極言高﹑深或遠。 2.牽船的篾纜。 3.借指井繩。 4.唐代名僧懷海﹐住洪州百丈山﹐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造句:
1、 五丈以上沿是水,十丈以下全是煙。況復百丈至千丈,煙水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 瀑布為了奔向江河湖海,即使面臨百丈深淵,仍然呼嘯前行,決不退縮。
相關詞語:
百世師八百孤寒罷黜百家白發千丈百般刁難百步穿楊百般奉承百弊叢生百不失一百不一存百川歸海百辭莫辯百代過客百代文宗百讀不厭百堵皆作百端待舉百發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