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篆
詞語 | 秦篆 |
---|---|
拼音 | qín zhuà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即“小篆”解釋:
(一)、即小篆。
《漢書·藝文志》:“《蒼頡》七章者……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體復頗異,所謂 秦 篆者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 秦 滅舊章,以吏為師,乃 李斯 刪籀而 秦 篆興, 程邈 造隸而古文廢。”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一章第一節:“ 李斯 訂定文字,依據籀文、古文,筆劃力求簡省劃一,稱為 秦 篆,或稱小篆。”
釋義:
1.即小篆。
造句:
1、今盡數羅列于此,千碑林,萬筆林,秦篆、漢隸、晉草、魏碑、唐楷、宋行,各擅其勝。
2、小篆也叫秦篆,是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制的統一文字。
相關詞語:
楚棺秦樓晨秦暮楚楚館秦樓雕蟲篆刻雕蟲刻篆高懸秦鏡暮楚朝秦秦晉之好秦鏡高懸秦樓楚館秦庭之哭秦越肥瘠秦歡晉愛秦失其鹿三戶亡秦視同秦越亡秦三戶謝館秦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