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堂萱
詞語 | 北堂萱 |
---|---|
拼音 | běi táng xuān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一)、指萱草。語本《詩·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毛傳:“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諼草,即萱草,俗名忘憂草。(二)、借指母親。
解釋:
(一)、指萱草。語本《詩·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毛 傳:“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諼草,即萱草,俗名忘憂草。
南朝 梁 吳均 《酬別江主簿屯騎》詩:“何用贈分首,自有北堂萱。” 唐 駱賓王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詩之二:“忘懷南澗藻,蠲思北堂萱。坐嘆華滋歇,思君誰為言?”
(二)、借指母親。
宋 王楙 《野客叢書·萱堂桑梓》:“今人稱母為北堂萱,蓋祖《毛詩·伯兮》詩:‘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其意謂君子為王前驅,過時不反,家人思念之切,安得諼草種於北堂,以忘其憂,蓋北堂幽陰之地,可以種萱。初未嘗言母也,不知何以遂相承為母事。” 清 周亮工 《題李武曾灌園養母圖》詩:“荷鉏忘旦暮,得慰北堂萱。”
釋義:
《毛詩正義》卷三之三〈國風·衛風·伯兮〉~39~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漢·毛亨傳:「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釋義諼草,即萱草,俗名忘憂草。 宋王楙《野客叢書·萱堂桑梓》:“今人稱母為北堂萱,蓋祖《毛詩·伯兮》詩:‘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其意謂君子為王前驅,過時不反,家人思念之切,安得諼草種於北堂,以忘其憂,蓋北堂幽陰之地,可以種萱。初未嘗言母也,不知何以遂相承為母事。”因以“北堂萱”借指母親。以“萱堂”指母親的居室,亦借以指母親。
相關詞語:
一言堂白首北面北道主人北斗之尊北風之戀北宮嬰兒北門南牙北門鎖鑰北面稱臣北叟失馬北轅適楚必不撓北北郭先生北門管鑰北門之管北門之寄北轅適粵北轍南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