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竹
詞語(yǔ) | 班竹 |
---|---|
拼音 | bān zhú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即斑竹。解釋:
(一)、即斑竹。
唐 元稹 《奉和竇容州》:“班竹初成二妃廟,碧蓮遙聳 九疑 峯。”《新唐書·南蠻傳下·驃》:“有獨(dú)絃匏琴,以班竹為之,不加飾。”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發(fā)宋陵寢》:“珠鳧玉鴈又成埃,班竹臨江首重回。”《花月痕》第十六回:“靠著欄干,擺著都是班竹桌椅。”參見“ 斑竹 ”。
釋義:
班竹又叫斑竹,稈具紫褐色斑塊與斑點(diǎn),分枝亦有紫褐色斑點(diǎn),為著名觀賞竹。網(wǎng)絡(luò)用語(yǔ),意思為版主。
相關(guān)詞語(yǔ):
敲竹杠哀絲豪竹按部就班按步就班班荊道故班門弄斧班師回朝班班可考班駁陸離班功行賞班荊道舊班馬文章班師得勝班師回俯班香宋艷班衣戲采班衣戲彩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