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
詞語 | 楚辭 |
---|---|
拼音 | chǔ c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中國古代的一部詩歌總集。西漢劉向輯,東漢王逸為作章句。收戰國楚人屈原、宋玉和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的辭賦。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余各篇均承襲了屈賦的形式。作品具有楚地文學特色,故名。解釋:
(一)、亦作“ 楚詞 ”。本為 楚 地歌謠。
戰國 楚 屈原 吸收其營養,創作出《離騷》等巨制鴻篇,后人仿效,名篇繼出,成為一種有特點的文學作品,通稱 楚 辭。 西漢 劉向 編輯成《楚辭》集, 東漢 王逸 又有所增益,分章加注成《楚辭章句》。 唐 孟浩然 《陪張丞相自松滋江東泊渚宮》詩:“臘響驚 云夢 ,漁歌激 楚 辭。”《朱子語類》卷一三九:“ 楚 詞平易,后人學做者反艱深了,都不可曉。”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體上》:“有 楚 辭, 屈 宋 以下,傚 楚 辭體者,皆謂之 楚 辭。” 姚華 《論文后編·目錄中》:“ 楚 辭者, 楚 人之辭也。雖‘鳳兮’‘滄浪’,已載前籍,而《騷》尤深遠,其辭若跌宕怪神,其思則繾綣惻怛,故能義兼《風》《雅》,體先詞賦,於是 楚 辭代《詩》而興,蔚然成家矣。”
釋義:
總集名。西漢劉向輯。東漢王逸注。原收錄戰國楚人屈原、宋玉及西漢淮南小山等人的辭賦十六卷,后王逸補入己作一卷,成十七卷。主要作者為屈原。作品具有濃郁的楚地地方色彩和語言特征,富于抒情性。后世將此種文體稱為“楚辭體”,因其中以屈原《離騷》一篇最著名,故又稱為“騷體”。是與《詩經》并列的中國古典詩歌兩大源頭之一。
造句:
1、屈原是“楚辭”的開山祖師。
2、四書五經之精華可供修身,詩經楚辭之精髓感動國人。唐詩宋詞之精妙恰如山珍,四大名著之精彩動魄驚魂。中華文明之光芒永照乾坤!
相關詞語:
百辭莫辯卑辭重幣北轅適楚便辭巧說不辭而別不辭勞苦百喙難辭卑辭厚幣卑辭厚禮悖言亂辭辯口利辭不謀同辭楚材晉用楚楚可憐楚弓楚得楚棺秦樓楚界漢河楚夢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