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鞠
詞語 | 擊鞠 |
---|---|
拼音 | jī j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亦作“ 擊踘 ”。亦作“ 擊掬 ”。(二)、我國古代一種在馬上打球的運動。盛行于 唐 宋 。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王知古》:“有 王知古 者……退處於 三川 之上,以擊鞠飛觴為事,遨游於南鄰北里間。”《舊唐書·德宗紀上》:“寒食節,上與諸將擊鞠於內殿。”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技藝》:“余觀彈棊絶不類蹴踘,頗與擊踘相近。”《宣和遺事》后集:“至 正隆 五年,命 契丹 海濱 延禧 并 天水 趙某 皆往騎馬,令習擊掬。時帝手足顫掉,不能擊掬,令左右督責習之。”
解釋:
也稱“擊球”、“打球”。古代馬球運動。由蹴鞠演化而成。兩隊對抗。騎馬(女騎驢)用杖擊球入門,多者為勝。有單球門和雙球門兩種。前者樹于球場中央,后者位于球場兩端線中央。唐時極盛,并傳至西方。另有人認為擊鞠源于波斯(今伊朗),唐初經印度傳入中國。
相關詞語:
盎盂相擊抱關擊柝避實擊虛不堪一擊悲歌擊筑避強擊惰避強擊弱陳師鞠旅重門擊柝車擊舟連乘勝追擊重關擊柝道存目擊打擊報復東聲西擊東馳西擊耳聞目擊反戈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