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綬
詞語 | 印綬 |
---|---|
拼音 | yìn shòu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代官吏的印和系(jì)印的絲帶。解釋:
(一)、印信和系印信的絲帶。古人印信上系有絲帶,佩帶在身。
《史記·項羽本紀》:“ 項梁 持守頭,佩其印綬。”《舊唐書·裴度傳》:“帶丞相之印綬,所以尊其名;賜諸侯之斧鉞,所以重其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四回:“﹝ 兗州府 ﹞連忙委了本府經歷廳,到 嶧縣 去摘了印綬,權時代理縣事。”
(二)、借指官爵。
唐 韋應物 《餌黃精》詩:“終期脫印綬,亦與天壤存。” 宋 彭乘 《墨客揮犀》卷三:“舊説見龜蛇集者有印綬之喜。”
釋義:
印綬,漢語詞匯。拼音:yìn shòu釋義:1、印信和系印信的絲帶。古人印信上系有絲帶,佩帶在身。2、借指官爵。
造句:
1、 云出寨迎接,待以賓禮,置酒共飲,納了印綬,酒至數巡,范曰:將軍姓趙,某亦姓趙,五百年前,合是一家。
2、 當年仲夏,翼公“乃解印綬謝諸僚友”,乘船沿贛江下行,自覓歸隱躬耕之地。
相關詞語:
飛鴻印雪封金掛印掛印懸牌畫沙印泥金印紫綬金章紫綬彈冠結綬心心相印印累綬若紫綬金章一步一個腳印印把子拿印把子金印如斗金印系肘印章三品白泥赤印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