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
詞語 | 黏土 |
---|---|
拼音 | nián tǔ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養(yǎng)分較豐富,能保水、保肥,但通氣透水性差,耕種時需要改良。解釋:
(一)、有黏性的泥土。
《書·禹貢》“厥土赤埴墳” 孔 傳“土黏曰埴” 唐 孔穎達 疏:“《考工記》用土為瓦,謂之塼埴之工,是埴為黏土,故土黏曰埴。”
釋義:
指土壤顆粒多為黏粒的土壤。保水、保肥力強,土溫較穩(wěn)定,養(yǎng)分含量較豐富。但通氣性和透水性差,干時硬結,水分多時則泥濘,造成耕作困難。
相關詞語:
一掊土安土重遷安土樂業(yè)安土重舊安土重居半截入土不服水土本鄉(xiāng)本土不便水土簸土揚沙不習地土不習水土不習水土寸土必爭寸土不讓寸土尺地撮土焚香寸土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