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臺
詞語 | 炮臺 |
---|---|
拼音 | pào tái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舊時在江海口岸和其他要塞上構筑的供發射火炮的永久性工事。解釋:
(一)、一種舊式的固定的火炮發射陣地。構筑在江海口岸或要塞上。
《清史稿·兵志三》:“以親軍炮隊營駐 大沽 炮臺。”如: 上海 的 吳淞 炮臺。
(二)、亦作“礮臺”。亦作“礟臺”。修筑在江海口岸等險要處用以安放大炮的工事。
宋 陳規 《守城錄》卷一:“城面地步不廣,必然難安大砲,亦難容數多。雖有砲臺,砲臺地步亦不甚廣。”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控海口莫如以礮墩易礮臺。”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張尚書籌議懾服鄰邦先圖自強疏》:“ 煙臺 無礮臺,無陸軍,又無兵船,先無自立之根本,轉恐無以制人。” 王闿運 《到廣州與婦書》:“鄉村族居,多建礮臺。”
釋義:
炮臺,就是架設火炮的臺基,是隨著火炮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戰時工事。一般設在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塞,具有兩門以上的火炮,是舊時在江海口岸和要塞構筑的永備炮陣地。主要裝備大口徑、遠射程的火炮。陣地為永備工事,比較堅固。
造句:
1、第一場混戰,我們拿下了一小隊工人并且把給炮臺供能的水晶塔搞癱瘓了。
2、最后被陸上由日軍占領的炮臺擊中后自沉.
相關詞語:
馬后炮唱對臺戲層臺累榭扯旗放炮船堅炮利登臺拜將放馬后炮風雷火炮歌臺舞榭黃臺之瓜后臺老板黃發臺背近水樓臺金臺市駿開臺鑼鼓樓臺亭閣鹿走蘇臺樓閣臺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