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騾
詞語 | 馬騾 |
---|---|
拼音 | mǎ luó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公驢和母馬雜交所生的家畜,力氣較大解釋:
(一)、馬和騾。泛指畜生。
《全元散曲·端正好》:“死臨頭怎生逃躲,少不的打輪迴作馬騾。” 燕谷老人 《續孽海花》第四八回:“﹝他﹞跳下馬來,把馬交給車夫,鬆了肚帶,撩起鞍鐙,自有人來接著,把馬騾一塊兒溜去了。”
(二)、由公驢和母馬交配所生的雜種。身體較驢騾大,耳朵較小,尾部的毛蓬松。俗稱騾。
釋義:
1.馬和騾。泛指畜生。 2.由公驢和母馬交配所生的雜種。身體較驢騾大,耳朵較小,尾部的毛蓬松。俗稱騾。
造句:
1、 馬騾急性致死性腸炎,從臨床癥狀和病理學觀察很似國外報道的“x”結腸炎。
2、 三個盜匪先是趕了李?他們的馬騾驢子沖過來,然后又一人拿了一匹帛擋在面前做盾牌,然后才提著刀槍沖了過來。
相關詞語:
風馬牛露馬腳馬后炮馬前卒下馬威鞍馬勞頓鞍馬勞困鞍馬之勞鞍前馬后鞍馬勞倦鞍馬勞神寶馬香車北叟失馬弊車羸馬兵荒馬亂兵強馬壯伯樂相馬不食馬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