霑足
詞語 | 霑足 |
---|---|
拼音 | zhān zú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詩·小雅·信南山》:“既霑既足。”后以“霑足”指雨水充分浸潤土壤。(二)、謂普遍受惠得益。
解釋:
(一)、《詩·小雅·信南山》:“既霑既足。”后以“霑足”指雨水充分浸潤土壤。
唐文宗 《暮春喜雨》詩:“郊坰既霑足,黍稷有豐期。”《新唐書·劉仁軌傳》:“今茲澍澤霑足,百穀熾茂,收纔十二。”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至誠格天》:“是日申酉時即雷雨大作,四郊霑足。”
(二)、謂普遍受惠得益。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時京國櫻桃初出,雖貴達未適口,而 覃 山積鋪席,復和以糖酪者,人享蠻榼一小盎,亦不啻數升。以至參御輩,靡不霑足。”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四:“ 祥符 中, 開寶寺 福勝院 舍利塔……降下舍利於地面磚石上,約五千餘粒。僧俗虔心求覓,必獲霑足。”
相關詞語:
挨肩并足安分知足礙足礙手卑諂足恭不一而足不足齒數不足掛齒不足介意不足為據不足為憑不足為奇不足為訓不足與謀百足不僵百足之蟲卑不足道兵精糧足不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