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標
詞語 | 錦標 |
---|---|
拼音 | jǐn biā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贈送給競賽中成績優勝者的獎品。如錦旗、獎杯等。解釋:
(一)、錦制的旗幟,古代用以贈給競渡的領先者。后亦以稱競賽優勝者所得的獎品。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之十五:“齊橈爭渡處,一匹錦標斜。” 宋 文天祥 《端午感興》詩:“ 楚 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 元 無名氏 《射柳捶丸》第四折:“錦標就地鋪,翠柳堦傍豎。”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里二泗》:“五月朔至端陽日,於河內斗龍舟,奪錦標。” 胡也頻 《光明在我們的前面》十六:“可惜她不會踢足球,否則, 遠東 的體育運動,她是有資格去獲得錦標的。”
(二)、據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載, 唐 盧肇 與同郡 黃頗 齊名, 頗 富 肇 貧。兩人同赴舉,郡牧輕 肇 ,于離亭唯獨餞 頗 。明年, 肇 狀元及第而歸,刺史慚恚,延請 肇 看競渡, 肇 于席上賦詩曰:“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銜得錦標歸。”后即以“錦標”為狀元及第之典。
宋 王禹偁 《贈狀元先輩孫僅》詩:“粉壁乍懸龍虎榜,錦標終屬鶺鴒原。” 明 史沐 《刮地風·壽對山康太史》套曲:“取功名唾手如談笑,占籠頭奪錦標。”
(三)、錦制的標識。
《英烈傳》第六十回:“其敕書用錦標玉軸,與各處有異。”
釋義:
錦標,源自一句精彩的詩詞:向道是龍則不信,果然銜得錦標歸。“錦標”一詞的由來,有一段故事。據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券三記載,唐盧肇與同郡黃頗齊名,但肇貧頗富,兩人一同趕考,當地刺史嫌貧愛富只在離亭為黃頗餞行。 第二年,盧肇中了狀元,衣錦還鄉。一次,刺史宴請盧肇看劃船比賽,席間,盧肇即興賦詩道:“向道是龍則不信,果然銜得錦標歸。”一語雙關,從前是龍,你不相信,如今真應了這句話,銜得錦旗而歸。“錦標”一詞最早使用于唐代,是當時最盛大的體育比賽——競渡(賽龍舟)的取勝標志。而競渡則是春秋戰國時的一項體育活動,在唐以前并無“奪標”的規定。 到了唐代,競渡則成了一項獨具特色,而又極為隆重的競賽活動,其目的即在于爭奪第一名。為了裁定名次,人們在水面上插上一根長竿,纏錦掛彩,鮮艷奪目,當時人們稱之“錦標”,亦名“彩標”。 競渡船只以首先奪取錦標者為勝,故這一競賽又稱為“奪標”。“標”成了冠軍的代名詞。對其精彩的盛況,符載在《上已日陪劉尚書宴集北池序》中作了翔實的描寫:“一號令,雷鼓而飛,千橈動,萬夫呼,閃電流于目翼,羽聚生于時下,觀者山立,陰助斗志……揭竿取勝,揚旗而旋。觀其猛厲之氣,騰陵之勢,崇山可破也,青天可登也!” 宋代以后,奪標成為競渡的法定規則,一直沿用到明清而不變。奪取“錦標”者,也因其勝利者的榮譽受到敬重。
造句:
1、我國體操運動員囊括了這次世界錦標賽所有金牌。
2、黔江麻將世界錦標賽引來了世界各地嘉賓紛至沓來參賽。
相關詞語:
標同伐異標新立異敗材傷錦標新競異標新領異標新豎異標枝野鹿標情奪趣標新創異操刀傷錦錯認顏標操刀制錦穿花納錦簇錦團花繁花似錦豐標不凡高自標置膏梁錦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