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猴伎
詞語(yǔ) | 婆猴伎 |
---|---|
拼音 | pó hóu jì |
字?jǐn)?shù) | 3字詞語(yǔ) |
形式 | abc式詞語(yǔ) |
意思:
亦作“婆侯伎”。雜技名。相傳 周成王 時(shí)南方有 扶婁國(guó),其人善機(jī)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變幻。后世樂府皆傳其技,俗謂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婁”之音變。參閱 晉 王嘉《拾遺記·周》。解釋:
(一)、亦作“ 婆侯伎 ”。雜技名。相傳 周成王 時(shí)南方有 扶婁國(guó) ,其人善機(jī)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變幻。后世樂府皆傳其技,俗謂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婁”之音變。參閱 晉 王嘉 《拾遺記·周》。
釋義:
婆猴伎[引證解釋]亦作“ 婆侯伎 ”。 雜技名。相傳 周成王 時(shí)南方有 扶婁國(guó) ,其人善機(jī)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變幻。后世樂府皆傳其技,俗謂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婁”之音變。參閱 晉 王嘉 《拾遺記·周》。
相關(guān)詞語(yǔ):
雕蟲末伎鬼蜮伎倆根孤伎薄故伎重演鬼魅伎倆猴年馬月猴頭猴腦尖嘴猴腮苦口婆心老婆當(dāng)軍沐猴而冠沐猴衣冠弄鬼掉猴婆婆媽媽婆娑起舞三姑六婆殺雞儆猴殺雞嚇猴
詞語(y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