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量
詞語 | 校量 |
---|---|
拼音 | xiào liàng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衡量;考查。唐 李靖《李衛(wèi)公問對》卷下:“太宗 曰:‘然。吾謂不伐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戰(zhàn)百勝者中也;深溝高壘以自守者下也。以是校量,孫武 著書,三等皆具焉?!薄峨[居通議·雜錄》引 宋 鄭克《折獄龜鑒》:“滋 乃于市肆借金依塊形狀鎔寫校量,始稱其半,已及三百斤,盡計大數(shù),非二人以竹擔可舉?!薄豆騻鳌ば迥辍贰笆惨恍卸灺曌鳌鼻?陳立 義疏:“因凡校量勤惰之處,亦謂之校?!惫簟杜`制時代·蜥蜴的殘夢》:“他們對于這些史料不加重視,或則兢兢于古器物尺度輕重的校量,或則根據(jù)后來的歷法推譜所謂‘殷 歷’,真可以說是捧著金飯碗討飯了?!?br />(二)、較量,計較。唐 劉肅《大唐新語·匡贊》:“陛下圣德含光,規(guī)模弘遠……何用臨朝對眾與其校量?”宋 張師正《括異志·張龍圖》:“張 起視之,乃一老道士也。疑其狂且醉,不復(fù)與之校量。”解釋:
(一)、衡量;考查。
唐 李靖 《李衛(wèi)公問對》卷下:“ 太宗 曰:‘然。吾謂不伐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戰(zhàn)百勝者中也;深溝高壘以自守者下也。以是校量, 孫武 著書,三等皆具焉。’”《隱居通議·雜錄》引 宋 鄭克 《折獄龜鑒》:“ 滋 乃于市肆借金依塊形狀鎔寫校量,始稱其半,已及三百斤,盡計大數(shù),非二人以竹擔可舉。”《公羊傳·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頌聲作” 清 陳立 義疏:“因凡校量勤惰之處,亦謂之校?!?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蜥蜴的殘夢》:“他們對于這些史料不加重視,或則兢兢于古器物尺度輕重的校量,或則根據(jù)后來的歷法推譜所謂‘ 殷 歷’,真可以說是捧著金飯碗討飯了?!?/p>
(二)、較量,計較。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匡贊》:“陛下圣德含光,規(guī)模弘遠……何用臨朝對眾與其校量?” 宋 張師正 《括異志·張龍圖》:“ 張 起視之,乃一老道士也。疑其狂且醉,不復(fù)與之校量?!?/p>
釋義:
校量,釋義為衡量;考查。出于唐代李靖的《李衛(wèi)公問對》。
相關(guān)詞語:
陂湖稟量不可限量不自量力比量齊觀比權(quán)量力不知自量唱籌量沙車載斗量寸量銖稱等量齊觀度德量力東量西折斗量車載斗量筲計犯而不校犯而勿校功德無量后福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