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須
詞語 | 虬須 |
---|---|
拼音 | qiú x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拳曲的胡子。解釋:
(一)、亦作“虯須”。見“ 虬鬚 ”。
(二)、亦作“虯須”。亦作“虯鬚”。拳曲的胡須。
《三國志·魏志·崔琰傳》:“ 太祖 令曰:‘ 琰 雖見刑,而通賓客,門若市人,對賓客虬鬚直視,若有所瞋。’”《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二十一年》引作“虯須”, 胡三省 注曰:“卷鬚也。”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琎》:“虯鬚似 太宗 ,色映塞外春。”一本作“ 虬髯 ”。 唐 溫庭筠 《夜宴謠》:“虬須公子五侯客,一飲千鐘如建瓴。” 清 孫枝蔚 《馬食禾伐田家》詩:“碧眼虬鬚使我愁,向前長跪淚雙流。”
釋義:
虬須,指蜷曲的胡須。
造句:
1、了解到事情經過后,一個濃眉虬須大漢打斷了犬儒的話。
2、只見此人豹頭環眼,燕頷虬須,紅發披落雙肩,身著一襲暗紅蟠龍長袍,霸氣凜然。
相關詞語:
捋虎須莫須有不時之須唇齒相須割須棄袍巾幗須眉溜須拍馬龍蟠虬結磨礪以須摩厲以須摩礪以須磨厲以須女長須嫁男大須婚拈斷髭須女大須嫁拍馬溜須染須種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