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
詞語 | 龍門石窟 |
---|---|
拼音 | lóng mén shí kū |
字數 | 4字詞語 |
形式 | abcd式詞語 |
意思:
中國著名石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分布在河南洛陽城南伊水入口處兩岸的龍門山(西山)和香山(東山)。開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遷都洛陽后,至唐代,歷時四百馀年。以唐代開元(解釋:
在河南省洛陽市南伊河兩岸龍門山(西山)和香山(東山)。開鑿于北魏遷都洛陽前后,延續至唐代。以唐代開元以前最多。現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二個、佛龕七百八十五個、造像十萬尊。主要洞窟有潛溪寺、賓陽三洞、萬佛洞、蓮花洞、奉先寺、古陽洞、看經寺等,尤以奉先寺盧舍那佛(高1714米)最著名。與大同云岡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并稱中國三大石窟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語:
閉門羹門外漢跑龍套敲門磚試金石石尤風挨門逐戶安如磐石挨門挨戶安如盤石鰲憤龍愁安于盤石白龍魚服白屋寒門拜倒轅門班門弄斧搬石砸腳傍人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