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隸
詞語 | 古隸 |
---|---|
拼音 | gǔ l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秦 漢 隸書。與 三國 后盛行的今隸(楷書)對稱。解釋:
(一)、秦 漢 隸書。與 三國 后盛行的今隸(楷書)對稱。
《西京雜記》卷六:“ 杜陵 秋胡 者,能通《尚書》,善為古隸字。” 晉 王羲之 《題衛夫人<筆陣圖>后》:“其草書,亦復須篆勢、八分、古隸相雜,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紙。” 明 陸深 《書輯》:“自 程邈 以降,謂之 秦 隸; 賈舫 《三倉》、 蔡邕 《石經》諸作,謂之 漢 隸; 鐘 王 變體,謂之今隸;合 秦 漢 謂之古隸。”
釋義:
1.秦漢隸書。與三國后盛行的今隸(楷書)對稱。
造句:
1、章草參以明代宋克筆意,瀟灑飄逸,又融入古隸之神韻,因而贏得“浙北章草第一手”的美譽。
2、學習隸書傳統,除東漢時期的碑刻外,還有古隸階段的木牘、簡帛、刻石,其風格之多樣、造型的奇特、趣味的多變,會給學隸書者提供豐富的信息。
相關詞語:
愛素好古變古易常彪炳千古博古通今不古不今不今不古不期修古變古亂常變古易俗博覽古今察今知古寸心千古超今冠古超今絕古超今越古陳古刺今成年古代刁鉆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