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臍
詞語 | 燃臍 |
---|---|
拼音 | rán q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后漢書·董卓傳》:“乃尸 卓 於市。天時始熱, 卓 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尸吏然火置 卓 臍中,光明達曙,如是積日。”后遂以“燃臍”指元兇伏法。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前驅效命,元惡斯殲。既掛膽於西州,方燃臍於東市。” 唐 劉知幾 《史通·斷限》:“若進鴆行弒,燃臍就戮,總關王室,不涉霸圖。” 明 夏完淳 《討叛降大逆臣檄》:“倘為 于禁 潛歸,定合燃臍掛膽;若更 會之 懷毒,尤須赤族瀦宮。”解釋:
(一)、《后漢書·董卓傳》:“乃尸 卓 於市。天時始熱, 卓 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尸吏然火置 卓 臍中,光明達曙,如是積日。”后遂以“燃臍”指元兇伏法。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前驅效命,元惡斯殲。既掛膽於西州,方燃臍於東市。” 唐 劉知幾 《史通·斷限》:“若進鴆行弒,燃臍就戮,總關王室,不涉霸圖。” 明 夏完淳 《討叛降大逆臣檄》:“倘為 于禁 潛歸,定合燃臍掛膽;若更 會之 懷毒,尤須赤族瀦宮。”
釋義:
燃臍(rán qí),指元兇伏法。典源為《后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呂布斬董卓 ,棄尸于市。守尸的官吏用芯子點上火放在董卓肚臍眼里,一直燃燒到天亮。后遂以"燃臍"等指元兇伏法。
相關詞語:
豆萁燃豆燃糠自照燃眉之急燃萁煎豆燃萁之敏燃萁煮豆噬臍何及噬臍莫及死灰復燃噬臍無及犀燃燭照余燼復燃煮豆燃萁煮豆燃箕斷臂燃身燃膏繼晷燃犀溫嶠牛渚燃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