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蕩
詞語 | 掃蕩 |
---|---|
拼音 | sǎo dà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肅清敵人。(二)、泛指徹底清除: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腐朽東西,都應(yīng)當(dāng)掃蕩。
解釋:
(一)、亦作“ 掃盪 ”。掃除滌蕩;蕩平。
《晉書·劉琨傳》:“是以居于王位,以答天下,庶以克復(fù)圣主,掃蕩讎恥。”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王粲》:“云騎亂 漢 南, 紀(jì) 郢 皆掃盪。”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掃蕩妖孽,廓清寰宇。” 宋 王安石 《<周禮>義序》:“太平之遺跡,掃蕩幾盡,學(xué)者所見,無復(fù)全經(jīng)。” 明 何景明 《隴石行送徐少參》詩:“圣朝掃盪無烽煙,射獵之地為桑田。” 柳青 《銅墻鐵壁》第七章:“經(jīng)過兩晝夜的掃蕩戰(zhàn),消滅了二十二軍兩個團(tuán)。”
(二)、見“ 掃蕩 ”。
釋義:
1.亦作"掃蕩"。 2.掃除滌蕩;蕩平。
造句:
1、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如同風(fēng)之怒號,它從沙漠上掃蕩而來,平靜清澈的天庭霎時變成一片旋轉(zhuǎn)狂怒的海洋,飛沙走石,漫無際涯。沒有天空,沒有大地,只有沙塵,到處是沙塵,咬嚙和窒息著萬物生靈。
2、冀中人民用地道戰(zhàn)粉碎了鬼子的“掃蕩”。
相關(guān)詞語:
筆掃千軍閉關(guān)卻掃閉門卻掃閉門掃軌閉門掃跡闖蕩江湖蕩檢逾閑蕩氣回腸蕩然無存蕩析離居滌瑕蕩穢東風(fēng)浩蕩杜門卻掃淡掃蛾眉蕩產(chǎn)傾家蕩海拔山蕩魂攝魄滌穢蕩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