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衣
詞語 | 紫衣 |
---|---|
拼音 | zǐ y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紫色衣服。南朝 梁 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二:“昔紫衣賤服,猶化 齊 風。”元 薩都剌《秋詞》:“清夜宮車出 建章,紫衣小隊兩三行。”(二)、古代公服。春秋 戰國 時國君服用紫。南北朝 以后,紫衣為貴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稱。見《新唐書·車服志》、《宋史·輿服志五》。《左傳·哀公十七年》:“良夫 乘衷甸兩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釋劍而食。大子使牽以退,數之以三罪而殺之。”杜預 注:“紫衣,君服。三罪,紫衣、袒裘、帶劍。”唐 韓愈《李公墓志銘》:“天子使貴人持紫衣金魚以賜,居三年,州稱治。”
(三)、借指貴官。清 薛福成《庸盦筆記·軼聞·鬼神默護吉壤》:“吳塘山,濱臨 太湖,兩峰夾峙,為吾 錫 形勝之地,謂之 吳塘門。《鈐記》有云:吳塘 東,吳塘 西,玉兔對金鷄,代代出紫衣。”
(四)、紫色袈裟。唐 武則天 賜僧人 法朗 等九人紫袈裟、銀魚袋,為僧人賜紫之始。唐 鄭谷《寄獻狄右丞》詩:“逐勝偷閒向 杜陵,愛僧不愛紫衣僧。”宋 蘇軾《答寶月大師書》之一:“累示及 瑜隆 紫衣師號,近為干得 王詵 駙馬奏 瑜 為 海慧大師 文字,更旬日方出。”參閱《釋氏要覽上·法衣》。
解釋:
1.紫色衣服。 2.古代公服。春秋戰國時國君服用紫。南北朝以后,紫衣為貴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稱。見《新唐書.車服志》﹑《宋史.輿服志五》。 3.借指貴官。 4.紫色袈裟。唐武則天賜僧人法朗等九人紫袈裟﹑銀魚袋,為僧人賜紫之始。
造句:
1、 穿紫衣,身材苗條,正是途中所遇那個騎白馬的女子,只見她一張瓜子臉,雙眉修長,膚色雖然微黑,卻掩不了姿形秀麗,容光照人。
2、 穿紫衣,身材苗條,正是途中所遇那個騎白馬的女子,只見她一張瓜子臉,雙眉修長,膚色雖然微黑,卻掩不了姿形秀麗,容光照人,火光映在袁紫衣臉上,紅紅的愈增嬌艷。
相關詞語:
白日衣繡白衣公卿白衣卿相白衣秀士百衣百隨褒衣博帶褒衣危冠飽食暖衣布衣黔首布衣蔬食布衣韋帶布衣之交白日繡衣百紫千紅白衣蒼狗白衣宰相班衣戲采班衣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