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韙
詞語 | 大不韙 |
---|---|
拼音 | dà bù wěi |
字數(shù)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公認的不是或過錯。解釋:
(一)、公認的不是或過錯。
清 王夫之 《讀通鑒論·漢哀帝一》:“人之能為大不韙者,非其能無所懼也,唯其能無所恥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祖不得稱皇考》:“ 李翱 述其大父事狀,題曰《皇祖實録》。當時不以為怪,若施之后代,則犯大不韙矣。” 梁啟超 《論書法》:“即以舊史家之理論律之,其視 魏徵 之事 唐 ,罪固可末減焉矣,而 雄 獨蒙此大不韙之名。”
釋義:
1.公認的不是或過錯。
造句:
1、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侵略弱小國家,我們就反對誰。
2、他們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放肆地推行種族歧視政策。
相關詞語:
不成器抱不平不旋踵哀而不傷愛不忍釋愛不釋手曖昧不明安不忘危按兵不動按捺不住暗室不欺傲不可長傲慢不遜按兵不舉敖不可長把持不定百不失一百不一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