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皇會
詞語 | 保皇會 |
---|---|
拼音 | bǎo huáng huì |
字?jǐn)?shù)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清 末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的政治團體。戊戌政變后,康有為、梁啟超 等以保皇為宗旨,一八九九年倡設(shè)保皇會于 加拿大,在 美洲、南洋、日本 建立組織。宣傳君主立憲,反對革命。一九○七年 康有為 為響應(yīng) 清 政府預(yù)備立憲的許諾,將各地保皇會改名為國民憲政會。解釋:
(一)、清 末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的政治團體。戊戌政變后, 康有為 、 梁啟超 等以保皇為宗旨,一八九九年倡設(shè)保皇會于 加拿大 ,在 美洲 、 南洋 、 日本 建立組織。宣傳君主立憲,反對革命。一九○七年 康有為 為響應(yīng) 清 政府預(yù)備立憲的許諾,將各地保皇會改名為國民憲政會。
釋義:
全稱“保救大清光緒皇帝會”,又稱“中國維新會”。清末保皇團體。戊戌政變后,康有為于1899年在加拿大建立。設(shè)總部于澳門。宣傳君主立憲,反對革命。清政府宣布預(yù)備立憲后,改名為“國民憲政會”。
相關(guān)詞語:
保國安民保境息民兵車之會保殘守缺保家衛(wèi)國保泰持盈保盈持泰不期而會倉皇出逃倉皇失措持盈保泰穿鑿附會倉皇無措單刀赴會丟卒保車導(dǎo)以取保點頭會意道頭會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