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斾
詞語 | 文斾 |
---|---|
拼音 | wén pèi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亦作“文旆”。有文采的旌旗。用為儀仗。(二)、引伸為稱對方的敬詞。猶尊駕、大駕。
解釋:
(一)、亦作“ 文旆 ”。有文采的旌旗。用為儀仗。
《隋書·禮儀志七》:“旌旗皆囊首,五色節(jié),文旆悉赭黃。” 明 唐寅 《許天錫妻高氏墓志銘》:“文斾載道,蟠龍失隱鏡之姿。”
(二)、引伸為稱對方的敬詞。猶尊駕、大駕。
《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少屈文斾,至舍下與家尊略敘舊誼,可乎?”《顏氏家藏尺牘·吳侍講元龍》:“兩日正擬出門,以文斾山游未返,用是欲行且止。”
釋義:
1.亦作"文旆"。 2.有文采的旌旗。用為儀仗。 3.引伸為稱對方的敬詞。猶尊駕﹑大駕。
相關(guān)詞語:
百代文宗表面文章博文約禮不立文字不文不武班馬文章半文半白半文不白秉文兼武秉文經(jīng)武不名一文不直一文才兼文武粗通文墨出文入武大塊文章道德文章地下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