倮蟲
詞語 | 倮蟲 |
---|---|
拼音 | luǒ chó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身無羽毛鱗甲的動(dòng)物。古代常用以指人。解釋:
(一)、身無羽毛鱗甲的動(dòng)物。古代常用以指人。
《大戴禮記·易本命》:“倮之蟲三百六十,而圣人為之長(zhǎng)。” 漢 王充 《論衡·遭虎》:“夫虎,毛蟲;人,倮蟲。毛蟲飢,食倮蟲,何變之有?” 清 龔自珍 《釋風(fēng)》:“且吾與子何物?固曰:倮蟲。”
釋義:
1.身無羽毛鱗甲的動(dòng)物。古代常用以指人。
相關(guān)詞語:
應(yīng)聲蟲百足之蟲蟲臂鼠肝蟲沙猿鶴蟲魚之學(xué)雕蟲小技雕蟲小藝雕蟲篆刻雕蟲薄技雕蟲刻篆雕蟲末伎雕蟲末技雕蟲小巧雕蟲小事肚里蛔蟲雞蟲得失雞蟲得喪蓼蟲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