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識
詞語 | 性識 |
---|---|
拼音 | xìng sh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天分,悟性。(二)、佛教稱眾生的根性心識。
解釋:
(一)、天分,悟性。
南朝 梁 沉約 《神不滅論》:“其愚者則不辨菽麥,其悖者不知愛敬,自斯以上,性識漸弘。” 唐 無名氏 《冥音錄》:“長女適邑人 丁玄夫 ,性識不甚聰慧。” 馬其昶 《<古文辭類纂標注>序》:“夫文字之見,隨所觸感,各肖其性識才學以出,其淺深高下不同之致,奚啻九級之臺乎?”
(二)、佛教稱眾生的根性心識。
《隋書·經籍志四》:“初, 釋迦 説法,以人之性識根業各差,故有大乘小乘之説。”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蓋怨毒之念,根於性識。”
釋義:
1.天分,悟性。 2.佛教稱眾生的根性心識。
相關詞語:
礙口識羞本性難移稟性難移博識多通博聞強識不識不知不識大體不識高低不識時務不識抬舉不識泰山不識一丁不識之無博聞多識不學無識不識東家不識好歹不識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