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帛
詞語 | 絮帛 |
---|---|
拼音 | xù bó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棉絮與布帛。泛指輕暖之御寒物品。《南齊書·孝義傳·華寶》:“同郡 劉懷胤 與弟 懷則,年十歲,遭父喪,不衣絮帛,不食鹽菜。”唐 柳宗元《代韋中丞賀元和大赦表》:“諸生喜黌塾之廣,庶老加絮帛之優。”解釋:
(一)、棉絮與布帛。泛指輕暖之御寒物品。
《南齊書·孝義傳·華寶》:“同郡 劉懷胤 與弟 懷則 ,年十歲,遭父喪,不衣絮帛,不食鹽菜。” 唐 柳宗元 《代韋中丞賀元和大赦表》:“諸生喜黌塾之廣,庶老加絮帛之優。”
釋義:
南宋年間,部分中原士族因逃避戰亂舉家南遷,相繼抵達香山小欖,那時小欖的山坡到處盛長野黃菊,在晚霞暉映下溢香流金,各士族沿用中原傳統釀制方法就地取材開始釀造菊花酒:以菊花和一定藥材浸泡米酒后加糖勾兌飲用,該法傳承至今,然而品味上遠不及明朝后期才始釀的荼薇酒。上世紀50年代,中山酒廠借鑒前人重釀酒方法,以小欖本土的野黃菊、糯米混和小欖玉曲研釀了小欖菊花酒,其酒清澈透明、醇厚甘甜,菊香幽雅細膩、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品味優于北方所產之菊酒,可媲美當時盛名的小欖荼薇酒,后因物資短缺無奈停產,中酒專功小欖荼薇酒。
相關詞語:
布帛菽粟禪絮沾泥垂名竹帛蘭因絮果柳絮才高名垂竹帛束發封帛絮果蘭因絮絮叨叨永垂竹帛魚帛狐篝魚帛狐聲魚書雁帛只雞絮酒著于竹帛子女玉帛化干戈為玉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