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鼓
詞語 | 諫鼓 |
---|---|
拼音 | jiàn gǔ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設于朝廷供進諫者敲擊以聞的鼓。解釋:
(一)、設于朝廷供進諫者敲擊以聞的鼓。
《管子·桓公問》:“ 舜 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 禹 立諫鼓於朝,而備訊唉。”《新唐書·裴谞傳》:“ 諝 上疏曰:‘諫鼓、謗木之設,所以達幽枉,延直言。’” 唐 唐孫華 《吳歈為陳滄洲太守作》詩:“誰能鳴諫鼓,慷慨伏青蒲。”
釋義:
《淮南子》卷九《主術訓》古代天子上朝聽政,有公卿正面進諫,博士朗誦讀歌,樂師規勸告誡,平民百姓的街市議論由有關官吏報告君主,史官記載天子的過失,宰臣減少天子膳食以示思過,盡管這樣,天子對這些監督仍嫌不足。所以堯設置供進諫者敲擊的鼓,舜樹立了供人們書寫意見的木柱,湯設立了監察官員,武王備用了警戒自己謹慎的搖鼓,哪怕出現細微的過失,他們都已做好了防備的措施。
相關詞語:
打邊鼓敲邊鼓敗鼓之皮敝鼓喪豚布鼓雷門晨鐘暮鼓重整旗鼓從諫如流扯鼓奪旗村簫社鼓村歌社鼓重興旗鼓重振旗鼓打退堂鼓大張旗鼓掉舌鼓唇對牛鼓簧犯顏極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