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望
詞語 | 既望 |
---|---|
拼音 | jì wà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指望日的次日,通常指農歷每月十六日。解釋:
(一)、周 歷以每月十五、十六日至廿二、廿三日為既望。后稱農歷十五日為望,十六日為既望。
《書·召誥》:“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 周 ,則至 豐 。” 孔穎達 疏:“ 周公 攝政七年二月十六日,其日為庚寅,既日月相望矣。於已望后六日乙未,為二月二十一日。”《釋名·釋天》:“望,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相望也。” 南朝 梁 沉約 《為文惠太子解講疏》:“暨七月既望,乃敬捨寶軀,爰及輿冕,自纓已降,凡九十九物。” 唐 劉禹錫 《奉和中書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韻》:“暮景中秋爽,陰靈既望圓。” 王國維 《觀堂集林·生霸死霸考》:“既望,謂十五六日以后至二十二三日。”
釋義:
既望指的是一月內的有些天有特定的稱呼,十六稱既望“望”即“望日”,指陰歷每月十五。“既”表示達到的狀態(例如,易經中的“既濟”)既望就是農歷十六日。表示滿月后一天。
造句:
1、 月未望則載魄于西,既望則終魄于東。揚雄
2、 每逢既望之**都會去寺廟燒香.
相關詞語:
昂首望天巴高望上不負眾望不咎既往不追既往才望高雅遲疑顧望遲疑觀望遲徊觀望遲回觀望出人望外大失人望大失所望大喜過望戴盆望天道殣相望得隴望蜀德高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