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暢
詞語 | 宣暢 |
---|---|
拼音 | xuān chà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宣揚;傳布。(二)、舒散;抒發。
(三)、流暢。
解釋:
(一)、宣揚;傳布。
《詩·大雅·崧高》“四方于宣” 漢 鄭玄 箋:“四方恩澤不至,則往宣暢之。”《后漢書·順帝紀》:“夷狄叛逆,賦役重數,內外怨曠,惟咎嘆息。其遣光祿大夫案行,宣暢恩澤,惠此下民,勿為煩擾。” 明 王守仁 《答顧東橋書》:“圣學既遠,霸術之傳積漬已深,雖在賢知,皆不免於習染。其所以講明修飾,以求宣暢光復於世者,僅足以增霸者之藩籬,而圣學之門墻遂不復可覩。”
(二)、舒散;抒發。
唐 陸贄 《奉天論赦書事條狀》:“宣暢鬱堙,不可不洞開襟抱;洗刷疵垢,不可不盪去瘢痕。”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圣人知聲音之道,足以感人也,拊石截竹,八音克諧,定其律呂,授以節奏,調攝志氣,宣暢性情,使聞其聲者,油然愉快,游神宇下,含履中和。”
(三)、流暢。
《云笈七籤》卷三十:“﹝鼻﹞兩孔之下源是死氣之門,元生君嚴固守之,使精神宣暢于百節,血液盈滿于千關。” 明 李贄 《讀律膚說》:“故性格清徹者音調自然宣暢,性格舒徐者音調自然疏緩。”
釋義:
1.宣揚;傳布。 2.舒散;抒發。 3.流暢。
相關詞語:
不可言宣暢所欲言暢通無阻暢叫揚疾暢所欲為暢行無礙暢行無阻大肆宣傳酣暢淋漓惠風和暢開懷暢飲秘而不宣旁通曲暢調神暢情通險暢機五色相宣心照不宣宣化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