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
詞語 | 蒺藜 |
---|---|
拼音 | jí lí,jí li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 jí lí ]
jí li的又音。義同“蒺藜jí li”。[ jí li ]
〈名〉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平鋪在地上,有毛。羽狀復葉,夏季開黃色小花,果實分為五個分果,果皮有夾刺。果實可入藥,有滋補作用。解釋:
(一)、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平鋪在地,羽狀復葉,小葉長橢圓形,開黃色小花,果皮有尖刺。種子可入藥,有滋補作用。這種植物的果實,也稱蒺藜。
《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採其葉,秋得其刺焉。”《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到了 海馬周三 這班人,不過同人身上的一塊頑癬,良田里的一株蒺藜,也值得大作不成?” 曹禺 等《膽劍篇》第三幕:“更遠的地里,已經生滿蒺藜了。”
(二)、古代用木或金屬制成的帶刺的障礙物,布在地面,以阻礙敵軍前進。因與蒺藜果實形狀相似,故名。
《六韜·軍用》:“木蒺藜去地二尺五寸,百二十具,敗步騎,要窮寇,遮走北……狹路微徑,張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尺,長六尺以上,千二百具,敗走騎。突暝來前促戰,白刃接,張地羅鋪兩鏃蒺藜,參連織女,芒間相去二尺,萬二千具。”《明史·陶魯傳》:“乃筑堡砦,繕甲兵,練技勇……建郭掘濠,布鐵蒺藜刺竹于外,城守大固。”
造句:
1、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里豈能摘無花果呢。
2、結論復方刺蒺藜苷能明顯改善抑郁動物的各項行為學指標,具有抗抑郁作用。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