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辛
詞語 | 五辛 |
---|---|
拼音 | wǔ xī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即“五葷”解釋:
(一)、五種辛味的蔬菜,也稱五葷。佛教僧侶按戒律不許吃五辛。
《翻譯名義集·什物》:“葷而非辛,阿魏是也;辛而非葷,薑芥是也;是葷復(fù)是辛,五辛是也。《梵綱》云:不得食五辛。言五辛者,一蔥,二薤、三韮,四蒜,五興蕖。” 清 趙翼 《素食歌》:“古人齋食但忌葷,所謂葷者乃五辛,后人誤以指腥血,蔥薤羊豕遂不分。” 白炎 《游仙》詩:“六甲靈飛驅(qū)虎豹,五辛珍脯擘麒麟。”
(二)、指五辛菜。
唐 薛能 《除夜作》詩:“茜斾猶雙節(jié),雕盤又五辛。” 清 孫枝蔚 《除夕和東坡韻·餽歲》:“一歲忽已周,五辛貴相佐。”參見“ 五辛菜 ”。
釋義:
辛,梵語parivyaya,西藏語 spod(藥味之義)。指五種有辛味之蔬菜。又作五葷。與酒、肉同為佛弟子所禁食之物。據(jù)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卷八載,此五種之辛,熟食者發(fā)淫,生啖者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yuǎn)離,然諸餓鬼等則舐其唇吻,常與鬼住而福德日銷;大力魔王現(xiàn)作佛身為其說法,毀犯禁戒,贊淫怒癡,令人命終為魔眷屬,永墮無間地獄,故求菩提者當(dāng)斷世間之五種辛菜。
相關(guān)詞語:
五里霧挨三頂五捱三頂五拔十得五備嘗辛苦拔十失五博覽五車攢三聚五攢三集五腹載五車含辛茹苦含辛忍苦九五之尊蓼蟲忘辛論甘忌辛連三接五連三跨五銘感五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