鸑鷟
詞語 | 鸑鷟 |
---|---|
拼音 | yuè zhuó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鳳屬。(二)、鸀鳿的別名。
解釋:
(一)、鳳屬。
《國語·周語上》:“ 周 之興也,鸑鷟鳴於 岐山 。” 韋昭 注:“三君云:鸑鷟,鳳之別名也。《詩》云:‘鳳皇鳴矣,于彼高岡。’其在 岐山 之脊乎?”《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夢兆門中》:“鳳鳥有五色赤文章者,鳳也;青者,鸞也;黃者,鵷鶵也;紫者,鸑鷟也。” 明 王廷陳 《矯志篇》:“蛟龍雖困,不資凡魚。鸑鷟雖孤,不匹鶩雛。”
(二)、鸀鳿的別名。
明 唐寅 《觀鰲山》詩之四:“壁際金錢銜鸑鷟,水中鐵網出珊瑚。”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一·鸀鳿》:“又 江 中有鸑鷟,似鳬而大,赤目。據此則鸀鳿乃鸑鷟聲轉。蓋此鳥有文彩如鳳毛,故得同名耳。”
釋義:
鸑鷟是古代漢族民間傳說中的五鳳之一,身為黑色或紫色,鸑鷟象征著較為堅貞不屈的品質。在《小學紺珠》中指一種水鳥,似鳧而大赤目。鸑鷟是五鳳之一。《小學紺珠》卷十,五鳳謂:“赤者鳳、黃者鵷鶵、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鵠。”人們之所以把鸑鷟與鳳凰等同起來,是因為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把鸑鷟解釋為鳳凰的一種。更有甚者,陜西的鳳縣就是由于其境內的鸑鷟山而得名,并且以鳳為城標。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