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鏤
詞語 | 刻鏤 |
---|---|
拼音 | kè lòu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銘刻;銘記。解釋:
(一)、雕刻。
《禮記·少儀》:“食器不刻鏤。” 宋 蘇軾 《江上值雪效歐陽體次子由韻》:“沾裳細看巧刻鏤,豈有一一天工為。” 茅盾 《創造》一:“一只刻鏤得很精致的象牙的兔子,斜起了紅眼睛。”
(二)、極力描摹和修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夫神思方運,萬涂競萌,規矩虛位,刻鏤無形。” 明 唐順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銘》:“先生少嘗刻鏤於詩,世絶喜其工。”
(三)、銘刻;銘記。
張鐵珊 《在非洲密林中·美麗的非洲》:“可父親所形容的孩子臨死前那種驚恐萬狀,轉身便跑的神情,以及搖手求救的樣子,深深地刻鏤在他的心頭。”
釋義:
刻鏤,讀音kèlòu,漢語詞語,意思是雕刻。
造句:
1、 夫懷璧玉,要環佩,服名寶,藏珍怪,玉斗酌酒,金罍刻鏤,所以夸小人之目者也;高臺百仞,金城文畫,所以疲百姓之力者也。
2、 “故為之雕琢刻鏤、黼黻文章,使之以辨貴賤而已,不求其觀。
相關詞語:
吹影鏤塵春宵一刻錯彩鏤金裁心鏤舌裁月鏤云炊沙鏤冰刺心刻骨丹楹刻桷雕蚶鏤蛤雕章鏤句刁鉆刻薄雕蟲篆刻雕風鏤月雕肝鏤腎雕鏤藻繪雕文刻鏤雕蟲刻篆雕心刻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