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文字
詞語 | 楔形文字 |
---|---|
拼音 | xiē xínɡ wén zì |
字?jǐn)?shù) | 4字詞語 |
形式 | abcd式詞語 |
意思:
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字。因當(dāng)?shù)氐臅鴮懝ぞ呤且阅喟娈?dāng)“紙”,以削成三角尖頭的蘆葦稈或小木棒當(dāng)“筆”,書寫出的文字筆畫形狀像木楔,所以稱“楔形文字”。最初是象形文字,后演變?yōu)楸硪馕淖趾捅硪粑淖?。這種文字使用了數(shù)千年,留下了不少泥版文書。公元前后逐漸被字母文字所取代。
造句:
1、公元前1600年遺留的楔形文字泥板,就記載著巴比倫人對于世界已經(jīng)人滿為患的憂慮。
2、其亞述藏品成了解讀楔形文字的基礎(chǔ)。而“羅塞塔石”的獲得使得埃及象形文字之謎得以破解。
相關(guān)詞語:
忘形交一字師案牘勞形八字打開拔丁抽楔白紙黑字百代文宗彪形大漢表面文章博文約禮不立文字不文不武不易一字班馬文章半文半白半文不白避影匿形兵無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