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錢
詞語 | 青苗錢 |
---|---|
拼音 | qīnɡ miáo qián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1.唐代賦稅名。大歷元年﹐詔天下苗一畝征稅錢十五﹐以補百官俸錢﹐因國急用﹐當苗青即預征﹐又有地頭錢每畝征二十﹐通稱"青苗錢"。 2.宋代在青黃未接時發(fā)放的農業(yè)貸款。(1)宋仁宗時﹐陜西轉運使李參在轄區(qū)內貸出的錢。《宋史.李參傳》:"﹝李參﹞部多戍兵,苦食少。參審訂其闕,令民自隱度麥粟之贏,先貸以錢,俟谷熟還之官,號'青苗錢'。經數年,廩有羨糧。熙寧青苗法,蓋萌于此矣。"(2)宋熙寧二年﹐王安石創(chuàng)青苗之法于青黃不接之際﹐官府貸錢與民。正月放而夏斂﹐五月放而秋斂﹐納息二分。本名常平錢﹐民間稱青苗錢。《宋史.食貨志四》:"今放青苗錢,凡春貸十千,半年之內便令納利二千,秋再放十千,至歲終又令納利二千。"參見"青苗法"。
相關詞語:
愛錢如命拔苗助長白璧青蠅白發(fā)青衫白飯青芻半青半黃碧海青天不名一錢不值一錢白齒青眉白帢青衫白日青天鼻青額腫鼻青臉腫鼻青眼烏鼻青眼腫鼻青眼紫鼻塌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