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瘺
詞語 | 痔瘺 |
---|---|
拼音 | zhì lòu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即痔漏。晉 王羲之《鷹嘴帖》:“鷹嘴爪炙入麝香,煎酥,酒一盞服之,治痔瘻有驗。”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藥上·石燕》:“治腸風痔瘻年久者。”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藥上·虎脛骨》:“痔瘻脫肛,蜜炙丸服。”參見“痔漏”。解釋:
(一)、即痔漏。
晉 王羲之 《鷹嘴帖》:“鷹嘴爪炙入麝香,煎酥,酒一盞服之,治痔瘻有驗。”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藥上·石燕》:“治腸風痔瘻年久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藥上·虎脛骨》:“痔瘻脫肛,蜜炙丸服。”參見“ 痔漏 ”。
釋義:
1.即痔漏。
造句:
1、鎮(zhèn)痛藥痔瘺是普外科常見多發(fā)病,痔瘺術后傷口疼痛難以有效處理,一直困擾著外科醫(yī)師,也讓很多患者有病諱疾忌醫(yī)。
2、目的:建立蒙藥痔瘺六味丸中蔓荊子黃素的高效液相含量測定方法。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