隳頹
詞語 | 隳頹 |
---|---|
拼音 | huī tu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衰敗;毀敗。(二)、消失;消沉。
解釋:
(一)、衰敗;毀敗。
唐 白居易 《短歌行》之一:“人無根蒂時不駐,朱顏白日相隳頽。” 宋 歐陽修 《論盜賊事宜札子》:“又見國家綱紀隳頽,法令寬弛,賞罰不立,善惡不分,體弱勢危,可憂可懼。”
(二)、消失;消沉。
宋 司馬光 《和景文議交絕句》:“邇來友義漸隳頽,直諒多聞貴不回。”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放歸》:“寡人據于蒺藜,入于幽谷,顏色憔悴,志氣隳頽。” 郭沫若 《塔·喀爾美蘿姑娘》:“我的性格已為她隳頹,我的靈肉已為她糜爛,我的事業已為她拋擲,我的家庭已為她離散了。”
釋義:
1.衰敗﹔毀敗。 2.消失﹔消沉。
相關詞語:
敗井頹垣斷壁頹垣斷井頹垣隳肝瀝膽隳膽抽腸隳肝嘗膽隳節敗名瀝膽隳肝木壞山頹破瓦頹垣山頹木壞身敗名隳碎瓦頹垣泰山其頹頹垣敗壁頹垣敗井頹垣斷塹頹垣廢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