躭帶
詞語 | 躭帶 |
---|---|
拼音 | dān dài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猶遭遇。(二)、承擔,幫助。
(三)、猶耽擱。
解釋:
(一)、猶遭遇。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圓駕》:“有恨妝排,無明躭帶,真奇怪?!?/p>
(二)、承擔,幫助。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蕭金鉉 三個人欠了店帳和酒飯錢,不得回去,來尋 杜少卿 躭帶。”
(三)、猶耽擱。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既是你恁説,再躭帶些日子罷?!?/p>
釋義:
1.猶遭遇。 2.承擔,幫助。 3.猶耽擱。
相關詞語:
安眉帶眼褒衣博帶布衣韋帶不絕如帶不斷如帶帶金佩紫帶礪山河帶牛佩犢帶減腰圍帶礪河山帶水拖泥帶罪立功躭驚受怕峨冠博帶分釵斷帶夫人裙帶縫衣淺帶高冠博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