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燈
詞語 | 龍燈 |
---|---|
拼音 | lóng dē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民間舞蹈用具,用布或紙做成的龍形的燈,燈架由許多環節構成,每節下面有一根棍子。表演時每人舉著一節,同時舞動,用鑼鼓伴奏:耍龍燈。解釋:
(一)、畫龍的燈。
宋 夏竦 《奉和御制上元觀燈》:“寶坊月皎龍燈淡,紫館風微鶴燄平。” 宋 王明清 《揮麈錄馀話》卷一:“次詣 成平殿 ,風燭龍燈,燦然如畫。”
(二)、仿龍形所制的燈。民間節日的文娛用具。
《儒林外史》第二回:“況今年老爺衙門里,頭班、二班、西班、快班,家家都興龍燈,我料想看個不了。” 巴金 《家》十七:“明晚上我請你們看龍燈。” 何士光 《鄉場上》:“又好比今年正月里玩龍燈,小小的鄉場是一片喜慶的爆竹。”
釋義:
龍燈又稱龍舞,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舞蹈。反映了古代中國人民對龍的崇拜。身長20米左右,直徑60---70公分,內用鐵絲做成圓形,安上燈泡或蠟燭,外用紗布包裹涂色而成。舞龍者由數十人組成。1人在前用繡球斗龍,其余全部舉龍,表演“二龍戲珠”、“雙龍出水”、“火龍騰飛”、“蟠龍鬧海”等動作。龍燈是漢族和部分少數民族節日傳統燈彩。相傳龍是吉祥的傾向,因此漢族民間每逢春節、元宵節、燈會、廟會及豐收年,都舉行舞龍燈的活動。一般用竹、木、紙、布扎成,節數不等,均為單數。其形象按顏色不同,可分為“火龍”、“青龍”。“白龍”、“黃龍”,每節內能燃燒燭的稱“龍燈”。
造句:
1、龍燈賽會非常紅火。
2、賞圓月,鬧元宵,花燈亮彩快樂挑,舞龍燈,敲鑼鼓,幸福為你在做主,放煙花,吃湯圓,祈福祝愿家團圓。元宵節,愿你快樂。
相關詞語:
跑龍套暗室逢燈鰲憤龍愁白龍魚服筆走龍蛇補闕燈檠扳龍附鳳筆底龍蛇藏龍臥虎車水馬龍成龍配套乘龍佳婿乘龍快婿禪世雕龍乘龍配鳳吹燈拔蠟打鳳撈龍得婿如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