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滯
詞語 | 濡滯 |
---|---|
拼音 | rú zhì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遲延;猶豫不決。解釋:
(一)、停留;遲延;遲滯。
《孟子·公孫丑下》:“三宿而后出 晝 ,是何濡滯也!” 趙岐 注:“濡滯,淹久也。” 宋 范成大 《次韻李器之編修靈石山萬歲藤歌》:“山腰澗底莫濡滯,早晚天風吹蛻蟬。” 清 嚴沆 《田凝只索畫久不得報歌以代柬》:“不嗔濡滯嗜我真,相遲霜前看云嶠。” 郭沫若 《今昔集·致木刻工作者》:“造型美術(shù)的步調(diào)雖然頗感濡滯,但木刻確是特出一頭地的。”
釋義:
濡滯是漢語詞匯,解釋為停留;遲延;遲滯。出自《孟子·公孫丑下》。
相關(guān)詞語:
耳濡目染目濡耳染目染耳濡潛濡默被潛濡默化日濡月染停滯不前相濡以沫以沫相濡艱苦澀滯相濡以澤外感內(nèi)滯呴濕濡沫耳染目濡濡沫涸轍理枉雪滯豕虱濡濡相呴相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