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鑼
詞語 | 篩鑼 |
---|---|
拼音 | shāi luó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鑼的一種。(二)、敲鑼。
解釋:
(一)、鑼的一種。
(二)、敲鑼。
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三:“又中原人以擊鑼為篩鑼;東南方亦有言之者。”《水滸傳》第四八回:“ 宋江 又叫小嘍羅篩鑼,聚攏眾好漢,且戰(zhàn)且走。”《西游記》第六回:“搖旗擂鼓各齊心,吶喊篩鑼都助興。”
釋義:
wěi ěr ㄨㄟˇ ㄦˇ萎薾(1).衰落;萎靡。 唐 李漢 《唐吏部侍郎昌黎先生諱愈文集序》:“﹝文﹞至 后漢 、 曹魏 ,氣象萎薾, 司馬氏 已來,規(guī)模蕩盡。” 宋 王邁 《觀獵行》:“汝方未獵時,戰(zhàn)氣先萎薾。” 清 戴名世 《序》:“嘆時俗之波靡,傷文章之萎薾。”(2).枯萎。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群玉》:“芳草萎薾,蕭艾參天。”
造句:
1、再后來,甕鼓配以馬鑼、篩鑼、水镲、鈸等金器,逐漸走入老百姓的生活,發(fā)展成一門獨特的甕鼓藝術(shù)。
2、可是就在這時,卻聽見外面光光地篩鑼的聲響。
相關(guān)詞語:
緊鑼密鼓開臺鑼鼓開鑼喝道鑼鼓喧天擂鼓篩鑼密鑼緊鼓鳴鑼喝道鳴鑼開道敲鑼打鼓敲鑼放炮敲鑼放砲日炙風(fēng)篩篩鑼擂鼓收鑼罷鼓當(dāng)面鑼,對面鼓千錘打鑼,一錘定音千棰打鑼,一棰定聲鑼齊鼓不齊